艺术家

王志春

      王志春  1960年生,榆林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99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课程班。

      主要作品参展及获奖:

      2016年  入选第三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展(西安)

      参加中德艺术交流展暨中国画家作品联展(西安)

      2015年   应德国库伦斯堡文化交流协会邀请,中德艺术交流创作基地选派赴德国进行文化考察并举办“中国艺术家眼中的波罗的海”专题油画展(德国)

      2015年   参加“景由心生”—陕西六人油画作品展(西安)

      2014年   入选建国65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西安)

      2013 年   参加大漠油画艺术巡展(西安 延安 靖边)

      2012年   入选高原•高原第二届中国西部美术油画年展(西安)

      2010年   举办王志春风景油画写生作品展(榆林)

      2007年   入选时代精神—中国肖像油画展(北京)

      2004年   两幅作品获庆祝建国55周年陕西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西安)

      2003年   获陕西油画展优秀奖(西安)

      2002年   获纪念“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西安)

      2001年   获陕西省肖像油画展银奖(西安)

      1998年   参加中国西部实力派美术家作品展(兰州)

      入选陕西当代风景油画、山水画展(西安)

      1997年   入选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北京)

      参加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美术作品巡回展(法国  荷兰  莫斯科等)

      1994年   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西安)

      获第二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优秀奖(北京)

      1993年   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

      举办三人“陕北风情油画”联展(台北)

      1990年   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 (北京)

      应邀参加首届中国风景油画邀请大展(北京)

      参加中国西部油画展 (新加坡)

      1987年   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 (上海)

      1986年   获陕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西安)

      作品发表于《中国油画》《艺术界》《美术大观》《美术》台湾《艺术家》《中国当代美术家》《中国美术年刊》等国家级刊物及大型画册,有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台湾艺文中心,香港回忆画廊,北京凯晟美术馆,海南京海画廊及中外收藏家收藏。

 

艺评节选

 

      王志春近年的油画作品逐渐呈现出的沧桑感大大拓展了他自己生命感知的深度和广度,逐渐逼近生命及其存在的苍凉真相。在他的《沧桑面孔》系列中,无以言表的悲怆之感、怜悯之情在他的笔下自然流露,更多地是出自他天性中倾向于善的直觉而非理性思考的结果。画面中那些历经时间蚀刻的面容,饱经沧桑的皱纹犹如大地上纵横的沟壑,使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厚度和层次必得经由时间之手的雕琢。画面上并没有强调人物的生活情景,而只是单纯地显示了经由时间塑造之后生命的丰厚和强韧。能够感觉到作者的笔触之间饱含着爱生命的激情,对于这些在时间中淬炼而成的饱满的面孔深怀敬意以及温柔的怜悯。正是这单纯的、几近抽象的爱意逼近了宗教性的生命之爱。

      经过半生的不懈努力,王志春对时间的敏感逐渐形成了画面上独特的气息,犹如不可混淆的精神印记打在了他的多数画面上。或许内心敏锐的感受力使他得以细微地观察、体验时间那难以察觉的运行,他总能抓住那些经历时间的事物所独有的魅力并加以表现。这不单单体现在他的人物肖像画上,甚至也非常突出地体现在风景和静物上。《古城记忆—榆林系列》中,天地旷远的大构架营造出庄严静穆的精神氛围,时间在其中无限缓慢地运行,接近永恒的静止。画面中隐现的纵深道路仿佛会把我们带入亘古永在的神性之寂。如此表述并非矫情的文学修辞,而是意欲说明好的艺术表现足以揭示大自然深刻的内在精神性。而当时间性元素在他的静物画《物语系列》中再次成为主题之后,我欣喜地看到王志春用这一元素完整地贯穿了他的所有创作形式。这并非偶然,但也不是刻意为之,一切都出于他深沉、敏锐的艺术直觉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劳作。很显然,王志春的绘画并不以蓬勃的创造力取胜,而是以突出的精神性表达见长。他严谨的作风致使自己的创作速度变慢,也正是这慢的速度让他的画面容纳了更多的精神信息,使得深沉和丰富成为可能。

      王志春的绘画艺术更强调精神内涵而非仅有空洞的形式,正是这一点吸引了我的注意。他质朴的绘画风格建基于诚实、质朴的内心,曾经感动过他自己的创作对象便也可以感动别人,曾经引他深思的命题便也有可能将我们引向同样的深思。这或许可以说明艺术为何具有感人的力量。

——节选自宗霆锋《时间雕刻师--王志春油画艺术解读》

 

      在阅读王志春的油画新作《老面孔》之前,我没想到他会成为自然主义的反叛者。

      对于这种反叛,王志春做出如下表述:“艺术领域发生的一切,常常会让我从灵魂深处引起自身的反省。各种思潮的相互碰撞,留下的不仅仅是废墟与创痛,同时存在着精神重获新生的各种可能,重新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关注生命,寻找自我,面对画布,思考的就不仅仅是技巧、风格和流派。情感的真诚,精神的思辨高度,才是画家最应该追求的东西。”

      这组油画新作几乎背离了以往自己所有的视觉样式,大胆摒弃了纯技巧性的东西,将各种主体外的附着物尽力剔除。在他的这组人像中,没有人为设置的背景,没有衣服,甚至没有了人类可虚伪运作的表情的皮肤,有的只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如裸露的老树根,如陕北的丘陵沟壑。不管他们显现出何种表情,各种各样的苦难早已将他们鞭打的面目全非,带给我们的只有铭心刻骨的痛。

——节选自塞北《淋漓的震撼》

 

      其实这些系列人物头像画所吸引我或者震撼我的不是这些画直观上传达出的哪一种喜怒哀乐,重要的是揭示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的宿命。这种看似被符号化的人物头像,较之画家以往笔下的具象人物更加让人回味无穷。而这种符号形式已不是对于乡土情结的一种简单描摹和追忆,而是画家通过多年的积淀、反省、深思后把这种乡土情结提升到一种哲学高度,这种不断被打碎不断被重组的新的绘画语言,可能正是画家自身艺术创作越来越成熟的一种表现吧!

      事实上,世界上所有伟大的艺术家穷其一生所极力张扬和表现的都是这种故乡情结,所谓的故乡情结可能专指一个地域,可能也只是一种纯精神上的自我关照,但不管脚步走到哪里,其故乡情结或者说精神家园都是永远没法忘怀的,而从陕北高原走出来的王志春大约也是一个故乡情结浓厚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因为在他眼里,历史上被黄土囤积,被天雨割裂的黄土高原不仅仅是个苦焦的地方,还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虽说这片热土还待开发,但故乡人民的辛勤、质朴,还是让他念念难忘,而他能做的就是用五彩画笔不断歌颂或者礼赞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节选自杨朝阳《读王志春油画〈沧桑面孔〉》

 

      王志春喜欢游泳,他喜欢身体与水的交流,不是搏击而是顺势,是呼吸与节奏。王志春的画也是心与土地的交流。无论人物、静物、风景都是心灵相契的对话。你能感受到土地的气息与厚重。踏实厚实,既是王志春其人也是其画的特质。

——冯国伟

 

      画家王志春描绘的《古城记忆》系列油画,是历史的记忆,是乡情的再现。一个人无论是离开家乡多久,多么远,但永远忘不了的还是故乡,故乡情是画家创造这一系列油画的内在因素。这一幅幅画面描绘的是榆林老城,灰色的调子更显历史的沧桑。这与现代的榆林城形成明显的对照。他在《物语》系列中表现的静物,也同样体现他类似的绘画理念。

      综上所述,观他们的画作,如走进绘画的艺术长廊,他们探索的创作理念,扎实的素描基础,纯熟的油画表现技法,独特的色彩感觉和鲜明的个人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画作中,我们会进一步体会出:画家只有深入生活,放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以充满生活激情的画笔,才能画出反应我们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今天,当我们进一步探讨油画艺术走向的时候,我想,这次展览的画家,都是有信心、有思考、有探索的优秀的一代中年油画家,他们的作品也将影响未来青年油画家的艺术理念,也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吧!

——节选自温有言《景由心生--陕西六人油画展作品赏析》

王志春相关作品
沧桑面孔 (1)
沧桑面孔 (2)
大爷
古城记忆 (1)
古城记忆 (2)
古城记忆 (3)
古城记忆 (4)
古城记忆 (5)
古城记忆 (6)
古城记忆 (7)
古城记忆 (8)
古城记忆 (9)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